返回網站

窩在家不出門可能是心病

- 自我封閉的繭居族 -

· 來聊聊 -

新冠病毒在台疫情趨緩,各地出現爆發性旅遊、爆發性消費以及爆發性社交聚會熱潮,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,周邊可能還是有親友因為生活中反覆的挫折、不如意,選擇自我封閉、窩在家裡不出門,缺乏家人、朋友以及社會系統資源的支持下,成為了「繭居族」(Hikikomori)呢?

【自我封閉的繭居族】

有別於依賴父母資源,延緩獨立,生活可能多采多姿的「啃老族」,「繭居族」則是明顯減少人際關係互動,就連與家人的接觸也很少,但是因為生活範圍都在家中,長期而言,缺乏對外發展對於個體和與家庭造成很大的情緒負擔。

「繭居族」一詞興起於21世紀後的日本,描述的是特定青少年出現拒絕上學,或是青年族群進入職場後出現難以適應社會的情況,他們習慣性拒絕社交、迴避參與社會,內在心理狀態與外在環境遭遇挫折,更傾向退縮回自己的家中的狹小空間(如自己的房間)、鮮少出門,甚至不上學、不上班

日本研究顯示繭居族增加也可能與社會的經濟模式快速轉變有關,個體與社會互動模式徹底改變,個體不知道如何應對的挫折感與無力感,群體也缺乏足夠好的資源與方式協助下,讓繭居族更難離開家中走入社會群體中

值得注意的是,「繭居族」雖然可能有焦慮、暴躁、易怒、退縮等多樣的情緒症狀,但並非是一個正式精神科疾病,事實上,許多精神疾病症狀的患者都可能影響出現繭居行為,而正常人也都會在壓力之下,出現短暫「逃跑雖然可恥,但是很有用。」的退縮行為。如果周邊家人出長期的出現「繭居族」相關行為,建議家人可以協助尋求心理諮商或更進一步精神醫療評估。
 

【培養心理韌性幫助對抗壓力】

每位繭居族面對的壓力不同,其實沒有一套適用所有人的解決方式,不過近二十年來,心理工作者建議可以用「心理韌性」(resilience)的概念來對抗壓力,心理韌性指的是個體綜合運用內外資源對抗壓力的能力,內在資源包含自信、自我規範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降低焦慮的能力、與人合作的能力、計畫能力。外在資源指的是穩定的親情、友情與愛情關係,或是強而有力的社群連結

美國心理學會有一份增進心理韌性的十點建議,我們整理如下:
1.維持良好的家人、朋友關係。
2.正視危機,勿簡化為單純問題。
3.接受「有時週遭環境並非一己之力可改變」。
4.設立合理可達成的目標。
5.面對困難時,需要有決心的行動。
6.培養自信。
7.從長期的角度評估目前的困難。
8.保持樂觀、幽默、並且留意可能的契機。
9.照顧自己的心靈,也別忘記自己的身體,維持穩定的運動習慣。
10.克服困難後,回顧過程,重新定義自我價值。

「人生不會永遠是一條筆直的康莊大道,路上有時順暢,有時難免遇到挫折,如果能在順暢時也尋求心理韌性的增長,知道未來方向,遇到不順時,拿出心理韌性,休息、滋養、繞路一下,也能繼續向前走!」

broken image